今日傷仲永:

 

今天用一節課帶同學讀王安石的傷仲永
大概花二十分鐘,逐句提示重要字詞後,就進行小組討論。

 

題目如下:
一、第一段中,哪一句話是下文的伏筆?
二、本文的主旨是教育與學習的重要性,為何作者不直接從正面立論,要從反面落筆,請說明這樣做的好處?
三、文末以激問句「得為眾人而已邪」作結,這樣寫有什麼效果?
四、你認為仲永從天才變成普通人,文中誰要為此事負責?如果你是仲永,遇到這種情況,你會怎麼辦?

 

第一到三題是教師手冊的賞析,就把它改成問題形式問同學而已。第四題是我想的,因為發現同學對於自己變成主角類的問題,回答及聽講都會比較投入。

 

果然,兩個班,第四題的回答都是最精彩的。其中一班第一次回答時,只說了「爸爸」要負責,但是同學立刻提問:「難道仲永就不用負責嗎?」台上同學立刻說:「可是他才五歲。」同學又立刻詰問:「但他之後也漸漸長大了啊!」我點頭讚許,後來在引導及同學自己問答之間,得出了仲永、父親、邑人,甚至連王安石也有一點責任。也藉此跟同學說,往往一個人的行為表現或者某種社會現象,都不能從單一角度去思考,可能是由許多因素造成的。

 

另一個班很厲害,第一次抽到的同學,上台就非常清楚的說明仲永、父親、邑人皆有責任,並說明原因。這個班的國文成績比較不好,但有時表現遠超乎我預期。

 

而在第四題的第二小題,同學的回答很多元,也很多人主動上台搶分,但不外乎是溝通的層面,如跟父親表示想要上學之類。只有一組的回答實在太好了,令我印象深刻,而且是由全班國文考最差的同學上台報告。

他說:「如果我是仲永,我會跟我爸說,每次寫詩賺到的錢,都要給我一成,如果不這樣,我就不寫。」(這時候同學們發出噓聲,有人要開始虧他)「等等,我話還沒講完!」「接著,我會把每次抽到的一成拿去買書,然後自學。接著,我會再跟我爸要求,週末要休息,不出去賺,不答應我就罷工,然後用週末這兩天去上學堂。」

 

話一講完,同學們還是發出聲音了,但這次是讚嘆的佩服之音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ph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